目前分類:太魯閣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4/4/15(2017/9/14更新) by Pcchen     網頁連結


從太魯閣牌樓往天祥走,可經過太魯閣公園管理處、神秘谷(砂卡礑步道)、長春祠、溪畔、布洛彎、燕子口、勒珩橋公園、九曲洞、慈母橋、合流、綠水、天祥、白楊步道、文山溫泉,都是不可錯過的景點。這裡鬼斧神工的大理石峭壁、秀麗的山水真的是令人贊歎感動回味無窮。

開放陸客觀光後,台8線上到處是旅客人潮車潮,尤其是大型遊覽車潮,更是嚴重的影響到這地區的遊憩品質,但我們可以用比較不一樣的方式瀏覽太魯閣的精華風光,就是台客辛苦一些走車道上方的步道,下面被遊覽車潮廢氣污染空氣的台8線就讓給國外觀光客吧!

錐麓古道、大同大禮(包括砂卡噹路段)步道、長春祠步道、綠水文山步道、白楊步道都是十分值得推薦的.....。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1-30 by Pcchen     相簿


(2010/11/2前來太魯閣國家公園走大同大禮步道,順遊砂卡噹步道,適逢颱風過後不久,大雨造成蘇花公路中斷,遊客比往常少很多,顯得特別清幽。由於水量豐沛,溪石被沖刷的非常乾淨,美麗藍色的溪水更是我歷次造訪砂卡礑步道後,感覺最最迷人漂亮的一次。請參考我寫的另一篇大同大禮步道報導,內含更豐富的砂卡噹資料和照片)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3-21 by Pcchen     網頁連結相簿相簿by超然


白楊步道是當初台電為了水力發電計畫而開闢的施工道路,水力發電因環保爭議而使得計畫終止,這條施工道路便變成了觀光步道。若以沿途的山岩和溪澗水石的景觀來論,它也和砂卡噹步道類似,算是一條充滿太魯閣風格識別度的步道。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03-20 by Pcchen     網頁連結相簿相簿-超然拍的


文山溫泉位在台八線中橫公路約165.9K處,即天祥往西(北)行約三公里處泰山隧道東口旁,循步道而下,約7、8分鐘的路程。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4-21 (2014-3-23更新) by Pcchen     相簿相簿-超然拍的

錐麓古道位處花蓮縣立霧溪北岸,山徑鑿闢於陡峭山壁之中,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僅容得下併合的雙腳。民國初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3-21 by Pcchen     相簿

民國45-49年中橫公路闢建期間因公殉職者212位、受傷702人,為感念這些流血流汗、默默付出寶貴生命的築路英雄們,於民國47年6月在離太魯閣口不遠處建祠奉祀,長春祠因此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深具歷史意義和人文特色的據點。此祠於民國68年8月賀璞颱風來襲時為坍方巨石擊毀,後於民國69年3月重建,而後於民國76年7月復因岩石滑動肇致坍方再次損毀,目前的建築物已是第三次重建的了。

長春祠為色彩豔麗的唐式風格建築,依山形地勢建築,遠觀像是嵌入在山壁中,清淨的泉水自山間湧出,穿過中間的迴廊建築向下流入立霧溪形成一道飛瀑,從溪對岸觀看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4/19 by Pcchen     相簿
合歡越嶺古道為早年從霧社、大禹嶺直到太魯閣的通道,多數路段已難覓舊跡。目前由太魯閣國家公園修復部份路段,「綠水文山步道」就是其中之一。這條步道因風災封閉已久,2010年八月才又重新整修開放。步道沿線林相原始、生態豐富,還留有日據時期的警察駐在所和原住民的部落遺址,是一條具有自然風貌與人文氣息的古道。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1/2 by Pcchen     相簿
大同大禮步道屬於國家公園的一般管制區(需申請入山證),原為部落居民的聯外道路,也是拜訪清水山的必經之路。大同、大禮兩部落位於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為原住民保留地,前往部落的道路共有三條,入口處分別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台地的得卡倫步道、砂卡礑步道三間屋以及蘇花公路靠近台電立霧發電廠輸水管旁的小階梯拾階上爬。不論選擇那一條,都是路程陡峭,約有兩個小時左右的爬坡路段。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之原住民太魯閣族人二、三百年前由南投霧社一帶翻越奇萊山及合歡山,定居於立霧溪流域及木瓜溪流域。在日據時期的理藩政策下,大部份的原住民部落均被遷移至立霧溪溪口之平地(現在之富世、崇德、可樂…等),僅赫赫斯(大禮)、砂卡礑(大同)和西拉岸三部落因種植區而豁免。大禮、大同部落均位在砂卡礑溪溪谷與清水山山系間的平緩台地上,視野良好,東北可看清水山、千里眼山;西側則可瞭望白髮山與三角錐山,南眺可見新城山、塔山等。

我們這次安排的行程為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得卡倫步道進入(步道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停車場旁階梯上方左轉進入),爬到最高點後進入大禮部落,再接上大同大禮步道,續行往下至三間屋,走砂卡礑步道回到太魯閣遊客中心。我們選擇由得卡倫步道進入,主要是因為這條步道路徑最為明顯,有一大段路是由平板材料鋪設,且沿途每隔一小段距離就設有附座椅的休憩平台,有許多處是設在視野佳的地點,方便人們欣賞風景。

得卡倫步道有一段平行沿著流籠路線走的捷徑,由標示上顯示可節省約500公尺的距離,不過網友們走過這條捷徑的,對它都沒有好評,所以我們還是選擇走路標清晰,比較現代化的路線行走。我們不從砂卡礑步道進入,最主要原因是想把最美的部份留在最後,在比較沒有趕路的時間壓力的情況下,以輕鬆悠閒的心情慢慢地欣賞風景走出來。我們只走大禮部落,沒去大同部落,也是希望能有充分的時間遊覽最後一段砂卡礑溪的溪流水石風光。

得卡倫步道的沿途有許多視野良好處,可鳥瞰下方的遊客中心、錦文橋、牌坊等太魯閣口景致,更遠則可以看到立霧溪出海口。上爬到流籠頭,更可鳥瞰到花蓮平原、砂卡礑溪谷和挺拔蒼鬱的太魯閣群山。當然對於水泥廠將國家公園的大門口挖的傷痕累累慘不忍睹的景象,在這條步道上更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相信以現在的環保民情來說,以後不可能再允許同樣的開發行為了。

從流籠頭往大禮部落有一兩個岔路沒有標示,把握往下並朝著教堂方向走就對了。教堂有人住,但已經沒有傳教功能,大多數的山友都會選擇在此休息用餐。我們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得卡倫步道進入時將近上午八時,到達大禮部落的教堂時還不到上午十點半,用餐還太早,所以只燒開水泡了些熱飲,稍為吃了一點東西。大夥兒決定下到砂卡礑溪後,找個風景優美處再煮食中餐。所以若下次再來此地,只要攜帶解渴所需的飲用水上山即可,不用多背煮食中餐所需之用水。

從大禮部落下到砂卡礑步道的三間屋還有一路往下的3.1公里,景色平平和一般中低海拔的山區步道沒甚麼兩樣,但由於落差不小,膝蓋還是蠻吃力的。我們11時10分離開大禮部落的舊教堂,約於中午12時20分抵達三間屋,目前還有原住民在這兒居住。從三間屋要回到砂卡礑步道入口的4.5公里則十分平坦好走。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入口位於砂卡礑隧道口砂卡礑大橋旁,適合一般老少婦孺健行活動。步道沿途林蔭涼爽,設置許多觀景解說平台,可欣賞峽谷景觀及水石之美,尤其是溪水中的微酸溶解大理岩中碳酸鈣成分,使溪水呈現美麗的天藍色,加上大理岩壁的紋理變化多端,令人感受到造物之奇嘆為觀止。

這次前來適逢颱風過後不久,大雨造成蘇花公路中斷,遊客比往常少很多,顯得特別清幽。由於水量豐沛,溪石被沖刷的非常乾淨,美麗藍色的溪水更是我多次造訪砂卡礑步道感覺最最迷人漂亮的一次,現將其中兩次水量最豐沛時所顯現出來的美景,整理成此影片。

我們花了最多的時間在砂卡礑步道享受它的水石之美,直到下午3時20分才回到步道入口砂卡礑大橋處。

然後步行走過砂卡礑隧道,於3時35分回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停車場取車,結束當日的步道之旅。

整個旅遊行程為五天四夜。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

寬闊的停車場。

得卡倫步道從階梯上方左轉進入。

步道一開始為平板路。

公廁旁步道到此會合。

距離大同大禮步道3.7K。

距離大禮部落3.0K。

各式各樣讓人不會迷路的標示。

再來為泥土路和它的休憩平台。

沿著流籠路線走的捷徑入口。

鳥瞰遊客中心與太魯閣口景致。

步道轉為平板材料鋪設。

一路往上看不見盡頭。

沿途有許多休憩情人座。

觀景平台也不少。

立霧溪峽谷景觀。

我和老婆。

走不完的上坡路。

台電輸水管旁步道在此會合。

走左上往大禮部落。

步道轉為土石路。

流籠路線捷徑在此回到主步道。

繼續土石路往上。

水泥廠挖掉對面半個山頭。

步道轉為石頭路。

路旁有塑膠水管可取水。

伐木時期留下的索道遺跡。

氣象觀測設備。

可觀賞太魯閣群山。

轉為平坦的林道。

還有摩托車。

大同、大禮部落的分歧點。

往大禮部落左下方迴轉。

流籠頭到了。

原住民賴此搬運貨物上山。

操作流籠的大同部落的老先生。

下方就是大禮部落。

群山環繞。

下行往大禮部落。

大禮部落的老房子。

大禮部落的教堂到了。

大禮部落的教堂。

大夥兒在此休息。

11:10離開大禮部落。

離開的步道就在老房子後方。

步道一路往下通往三間屋。

走在竹林中的步道。

很難走的梯子。

有岔路通往大同部落。

左下通往三間屋。

轉為枕木鋪設步道。

三間屋目前有人居住。

開始進入砂卡礑步道。

終於見到美麗的砂卡礑溪了。

颱風大雨後的步道像小溪。

步道一直沿著溪邊行進。

攔沙壩到了。

攔沙壩堤。

岩壁的溪谷景觀。

步道沿著岩壁開闢。

美麗的溪水令人留連。

砂卡礑溪水石之美。

輸水管線。

砂卡礑溪水石之美。

砂卡礑溪水石之美。

回頭看輸水管線。

溪水冰涼澈骨。

五間屋也有人居住。

五間屋的路邊攤。

砂卡礑溪谷之美。

砂卡礑溪谷之美。

步道行進是一種享受。

砂卡礑溪谷之美。

砂卡礑溪水之美。

砂卡礑溪水石之美。

砂卡礑溪谷風光。

砂卡礑溪谷之美。

砂卡礑大橋到了。

還要爬上階梯。

砂卡礑大橋回看步道。

砂卡礑隧道就在步道口。

步行過砂卡礑隧道。

砂卡礑隧道出口。

終於回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1-01 by Pcchen     相簿

綠水遊憩區位在中橫公路(台八線)171K至173K之間,東接太魯閣、西連天祥,開車從太魯閣出發,沿中橫公路向西行,約17公里即可到達。區內設有綠水管理站,提供遊憩諮詢,主要遊憩相關設施可分為幾個部份: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3-27 by Pcchen     相簿

慈母橋屬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綠水遊憩區』(可參考我的景點報導),橋身位於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會處,此地又稱為『合流』。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3-27 by Pcchen     相簿

太魯閣國家公園以大理石峽谷景觀聞名於世,中橫公路於此往西過了錐麓斷崖後,由於河谷的曲折切割,公路開鑿在迂迴曲折高聳的大理石山壁之間,有繞不完的彎路和山洞,因此取名為「九曲洞」。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22 by Pcchen     相簿

位於太魯閣風景區布洛灣上台地的山月村自2004年9月便由“立德飯店”接手營運。 它的接待中心很有原住民味,後方就是住宿區。每間木屋的前方都有寬闊的草坪,並設有前廊和休閒木桌椅,房客可以坐在前廊的木椅,喝咖啡聊天欣賞風景,氣氛很好。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19 by Pcchen     相簿

太魯閣的精華區為燕子口到九曲洞這段峽谷地形,雄偉的斷崖峭壁,曲折的山洞墜道,令人不得不讚嘆自然與人工的偉大。遊客由墜道缺口處可見對面大理石岩壁上分布著許多的洞穴。聽說過去有許多山谷的燕子築窩其上,因而得名『燕子口』。

離燕子口500公尺有靳珩公園,這座公園是為紀念當年開鑿此段工程而殉職的段長靳珩先生而建造的,園內有一家販賣部,可提供餐點飲料以及紀念品。由公園處眺望峽谷,有一巨大的岩石長年受河水沖蝕後,宛如印第安人的側面像唯妙唯肖,極為逼真有趣。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19 by Pcchen     相簿
布洛灣遊憩區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附近的布洛灣台地上(見簡圖),距太魯閣約9公里,中橫公路180公里處,有叉路蜿蜒上行約2公里可抵達,昔為太魯閣族部落所在的布洛灣係原住民語『回音』之音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以山地文物的保存與展示為主,並設有遊憩步道,生態資源相當豐富,可看到各式各樣的植物,蝶類、鳥類資源也相當多,適合觀察生態休憩活動。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5-21 by Pcchen     相簿網頁連結

在我的童年時期,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一年級,因為父親任職的關係,有六年的時間是在花蓮度過的。母親喜歡遊山玩水,尤其是衷情於太魯閣的大理石峽谷風光,記得當時從家中開車到太魯閣只要四、五十分中的時間,家中又有轎車,所以母親經常準備一些魯味、菜餚一有機會便一家人開車到太魯閣天祥玩上一天。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