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藝術季: .... 197縣道的美如一首詩,策展融入泰戈爾「漂鳥集」詩句,讓藝術和文學在197縣道沿途盛放,領著來到的旅人,從藝術作品的尋訪觀賞過程中,看見縱谷的內在美,同時也探觸在地的人文溫度。 ...
我們利用台東旅遊六日的其中三個白天(2022-1-18~20),走訪「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在台東的25件創作藝術,其中作品「永恆的旅者」,即使google定位到了,也沒找著,只找著24個。這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總共有25個作品,分為三個年份:2019年(10)、2020年(9)、2021年(6),地點分佈則為鹿野(3)、關山(8)、池上(14),25個找著24個,成績還不錯,沒找到的那個作品在關山。總合來說,我覺得在鹿野、池上的作品比較吸引人,尤其是池上,質和量都比較優。
對作品所在位置、內容、理念有興趣者可參考下列連結:
漂鳥197地圖
或
關於藝術季萬物糧倉大地慶典
或
作品介紹
建議先走訪池上的14個作品,行車方向由南往北,走台9線於池上大橋前右側引道切入防汛道路後右轉,不久後可於右方田野中發現一裝置藝術,作品名稱「感謝土地」(該作品實際位於關山鎮德高里私田)。

回台9線過池上大橋後180度迴轉,同樣於池上大橋前右側引道切入卑南溪東側防汛道路後右轉,遇水利公園後見到作品「跑道上的水滴」。
續行不遠,可見道路右側有木梯往下方河濱步道,先見到作品「水跳舞的歌聲」。
附近還有另一個作品「在河之間」。
回到台9線續行市區的中山路,見到池上鄉農會右轉中山路通水巷,見到池上鄉農會超市後舊穀倉,其外牆就是作品「供給與需求」。
穀倉內部已經改裝為豆之間餐廳即為作品「溯土」之所在。
續行中山路通水巷前往大坡池,池畔西側步道有3個作品,依序為「我想要有個家」。
作品「等待 Waiting」。
作品「何時」。
回到台九線,續行往花蓮方向,遇[東9]鄉鎮道直行,遇到叉路口一個廢棄房舍,就是作品「神奇交會點」所在。
續行[東9]鄉鎮道,接上[縣道197]後不遠處,右轉錦新二號道路前往大觀亭,作品「傾聽 稻影」就在那。
回到[縣道197]續行,遇轉彎處直行小路可抵天堂路停車場,就可以看到作品「自然療癒」。
退回到[縣道197]續行,轉彎處就是萬安國小,校內有作品「重蛹」。
[縣道197]續行,遇轉彎處直行小路會經過魏家莊,之後不遠就會見到左方空地上的作品「作品「拾火」。
透過影片你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作品的風貌。

原路退回,鹿寮大橋前左側有小路通往新良濕地,可見到作品「粉紅河馬」。
回到小路續行往后湖,注意右側阡陌田野有作品「貓咪種子」就在其中。
透過影片你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作品的風貌。

續行[縣道197]不遠右側見到電光天主堂,作品「電光牛」就在天主堂院子中。
順著天主堂門前小路往下走,就可在右側小土坡上看到作品「陪伴2」。
從[縣道197]往回走,經過原本路口再繼續往北開,計劃中在右側應該可以看到作品「永恆的旅者」,卻沒找到。續行終於見到路旁另外一個作品「振興壁畫」。
[縣道197]回頭,右轉來時路[東8-1]鄉鎮道,再過電光大橋後,進入「關山親水公園」,公園內有清楚路標可以找到3個裝置藝術作品,依順序為:作品「療癒系列」。
作品「蛻變前的等待」。
作品「雲朵製造所」。
透過影片你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作品的風貌。
我的Blog: http://pc0320.pix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