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開始首次舉行的海洋音樂祭,是一個每年夏天舉辦的音樂表演活動,由於歷年來的活動舉辦地點皆位於臺北縣貢寮鄉的福隆海水浴場,因此經常稱為貢寮海洋音樂祭,簡稱為「海祭」,與墾丁的春天吶喊 (簡稱為「春吶」),同列為台灣流行音樂活動的年度盛事。活動的英文名稱 (Hohaiyan Rock Festival)中之 Ho-hai-yan (吼海洋)是個與海浪有關的語氣詞,來自台灣原住民之一的阿美族語言。
海洋音樂祭是以福隆海水浴場內外兩個沙灘上所搭建的表演場地作為舞臺,以接力的方式由許多不同的表演單位輪流上臺(主場在外沙灘上,下午四、五點開始表演,另外一個比較小的表演舞臺,在內河拱橋前,下午兩點多就開始表演了),音樂祭的活動經費主要是來自臺北縣政府,聽眾進場完全免費,比較起票價不低的墾丁「春吶」,臺北縣政府可是夠意思多了。
今年(2008年)為第九屆海洋音樂祭,活動期間從7月11日至13日(總共3天),主辦單位臺北縣政府觀光旅遊局表示,三場主活動分別為7月11日「華人之夜」,邀請兩岸三地共5個著名樂團輪番上場,12日「海洋大賞」邀請到表兒樂團登台,13日「國際之夜」則邀請各國著名樂團表演,連續三天活動將再掀起搖滾音樂熱情高潮。
二哥因為工作的關係,暫時在東北角的福隆租了一棟類似舊式三合院的房子,我們這次7月10日提前一天抵達福隆,7月17日才離開,都住在二哥的住所。
人潮從7月11日上午開始就陸續到來,7月12日為人潮的最高峰,聽說當日湧進了約20萬人。街頭巷尾塞爆了汽、機車,連我住宿的私人三合院的院子都停了一大堆車子,想開車都開不出去。早上海濱公園和東興宮前的停車場可以看到不少車床族或露營的人。來到福隆,只要稍加尋訪,處處都有停車方便、環境優美、公設齊全,且可免費露營的地方。夏日的福隆,白天在日照之下,十分炎熱,許多遊客都選擇泡在海水裡消暑,晚上有海風吹拂,感覺還蠻涼快的,適合沙灘活動並享受搖滾音樂的震撼。
主辦單位臺北縣政府十分貼心,不但在人潮多的地方搭設了許多臨時公廁,沙灘上更設置了許多攤位(小吃為主),活像個熱鬧的夜市,非常投年輕人的口味。當然來參加這活動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人,打扮十分勁爆,不時可以看到穿著清涼的辣妹,這或許也是「海祭」、「春吶」這類型活動那麼吸引人目光的原因之一吧!
其實即使沒有音樂祭活動,福隆本身就是個風景優美的海濱渡假勝地,加上周邊整個東北角沿岸(從基隆到頭城)不但有特殊的地質景觀資源,且都是風光明媚適合旅遊取景的風景區,很可惜的,因為交通建設雪山隧道的開通,讓這兒的觀光人口大量地流失,平常日子這兒大都是冷冷清清的。 (請參考我另外寫的「福隆小鎮」)
活動第一天上午的悠閒。
還有人玩滑翔降落傘。
第一天上午的外沙灘主場地。
外沙灘展示的沙雕。
臥佛沙雕。
開始出現人潮。
較小的表演舞臺先開始表演。
人潮湧現。
拱橋上行進緩慢。
外沙灘靠近出海口的人群。
外沙灘靠近表演舞臺的人群。
下拱橋難,回去更難。
玩沙灘排球的人。
沙灘上的小吃攤位很多。
搭設了許多臨時公廁。
表演舞臺前開始人潮聚集。
表演樂團:Djizoes。
表演者:張懸。
表演樂團:后海大鯊魚。
表演樂團:。
表演樂團:KoOK。
舞臺前的觀眾。
觀眾的熱烈互動。
還有人施放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