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無生道場成立於西元1984年,由開山和尚心道法師所創,座落於福隆南方郊區的靈鷲山(又稱靈山) 山腰上,可眺覽福隆海岸及太平洋外,也可近觀鼻頭角、三貂角的美麗風光。

從福隆火車站往宜蘭方向的濱海公路前進八百公尺左右,是荖蘭山的入山道路,可直達靈鷲山無生道場的四大名山道場,心道法師當年閉關悟道的「法華洞窟」也在這裡。
靈鷲山無生道場成立後,心道法師提出「生活即福田,工作即修行」的生活禪理念,教育信眾要以「般若」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照見自己澄淨的本心,不間斷地精進,學會放下,獲得心靈的寧靜與滿足。對於現代人忙碌的生活、虛無的心靈,靈鷲山教團積極推展「093平安禪」運動,亦即每天讓自己「心靈歸0、每次9分鐘、一天3次」的平安禪,幫助忙碌的現代人獲得平靜、充實與快樂的心靈。
道場的門口可以看見一對銳利的鷹眼,兩側矗立的石柱上有各國宗教的圖騰,稱為「天眼門」。從天眼門處就可看見一尊高12公尺醒目的青銅鑄造的黑面金身觀音;兩側山坡則是有總計53座的佛塔稱為「舍利塔林」;續往裡走會經過聞喜堂、客堂、華藏海、臥佛殿等殿堂,其中還有一尊全台唯一的玉面左臥佛;道場內還有一條五百羅漢步道兩旁有羅漢石雕,表情神態各自不同。另外天眼門側方山頂處,有一座高15公尺的十一面觀音像,就是海拔387公尺的荖蘭山頂,有步道可直抵。站立山頂上放眼四望,可遠眺東北角海岸風光,也可看見日昇日落的景象,視界十分遼闊。靈鷲山算是東北角最重要的心靈休憩、宗教藝術人文的參訪勝地。
步行過臥佛殿之後,再經過祖師殿、法華洞後就是面對著一望無垠的山林海景的觀海台了,這裡可說是靈鷲山無生道場展望最佳之處。也是鳥瞰福隆沙灘及雙溪入海口優美景色的最佳地點。
50分鐘用誠心體會靈山的「律心路線」:
天眼門->觀音道場->舍利塔林->聞喜堂->法雲堂->華藏海->羅漢步道->清涼軒->臥佛殿->甘露軒->祖師殿->法華洞->觀海台。
120分鐘用雙腳親近聖山的「行禪路線」:
入山口->登山階梯->地藏道場->普賢道場->名山步道->十一面觀音->觀音道場->舍利塔林->聞喜堂->臥佛殿->祖師殿。
道場資訊:
網址 http://www.093.org.tw
地址 台北縣貢寮鄉福連村香蘭街7-1號
電話 02-24991100
開放時間 星期二~日,上午8:00至下午18:00時,星期一為「僧眾閉關日」不對外開放
收費標準 免費參觀
來此參拜不必帶供品,道場準備供燈及糖果,信眾隨喜即可。禮佛完畢,可到齋房用出家人做的素菜,費用也是隨喜。
山上的石刻羅漢像(1)。
山上的石刻羅漢像(2)。
山上的石刻羅漢像(3)。
山上的石刻羅漢像(4)。
「天眼門」快到了。
銳利的鷹眼和石柱上的圖騰。
天眼門的說明。
四大天王像與十二因緣圖。
步道旁常見石刻羅漢像。
遙望山坡上的觀音神像。
俯瞰海岸景觀。
登山石台階和石刻羅漢像。
哼哈二將。
觀音道場及塔林到了。
高12公尺的觀音神像。
金佛塔。
登山石台階和金佛塔。
遙望道場對面的十一面觀音。
舍利塔林(1)。
舍利塔林(2)。
俯瞰卯澳灣和三貂角。
路旁的金佛塔。
金佛塔裡的小佛像。
荖蘭山頂的十一面觀音像。
臥佛殿內的玉面左臥佛像。
古樸的建築物牆面。
5佰羅漢步道。
5佰羅漢步道說明。
山上步道沿途安置羅漢。
寬敞的觀海台到了。
觀海台的木板觀景台。
鳥瞰福隆沙灘及雙溪入海口。
觀海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