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5 by Pcchen     相簿

菁桐坑是因當地的居民在這個地方栽植著滿山遍野的菁桐樹而得名,它是平溪支線鐵路的終點,位於基隆河最上游,原是一個繁華的礦業聚落,隨著煤礦停採而沉寂,遺留下不少採礦遺跡和日式員工宿舍,成為拍攝鄉土劇的最佳場景。歷史已逾80年之久,被公告為縣古蹟造型古樸典雅的木造菁桐車站和裡面放置的以前車站人員用的老古董,更展現出迷人的懷舊風情,來到這裡不禁讓人有回到古早時的感覺。

車站旁的菁桐礦業生活館原本是台鐵員工宿舍,煤礦結束生產後,車站人員也慢慢減少,變成一閒置空間。因城鄉新風貌的規劃案,將閒置空間再利用,而改為菁桐礦業生活館,主要是經營展覽空間,記錄菁桐坑聚落百年發展的在地生活館。一樓為常設館,主要是介紹當地自然人文景觀及旅遊資訊,並詳盡的介紹菁桐礦業文化與百年歷史發展。二樓為礦業文物採礦作業展示館,有太子賓館(台陽俱樂部)、石底大斜坑選洗煤場及坑道採礦作業模型,並收集了許多礦業文物附帶展示解說圖表,讓參觀民眾恍若時光倒流,走入古早菁桐坑。

從菁桐車站越過鐵道,就是荒廢多年的「石底煤礦場」遺址,是台陽礦業公司於日據時代開鑿石底大斜坑而遺留下來的,全盛時期曾經有三萬名員工,可見當時煤礦採集的盛況。除了礦場,還興建了洗選煤場、貯煤場、降煤場、捨石場等設施,這些設備於1979年隨著煤礦的停產而靜止了。目前設有步道方便遊客參訪,部份廢棄的舊礦廠建築物,有當地人利用來經營餐飲咖啡館。

走出車站的大門,就是菁桐老街,舊街不過一百多公尺長,因懷古的風情,讓人潮再現。沿著老街往平菁橋的方向走去,橋頭矗立著一座煤礦工人在礦坑中工作的雕像,展現礦工堅韌的採礦精神。初看似石雕作品,不過當地人說是FRP的塑像。橋頭邊有小路斜坡往下,可抵菁桐太子賓館,賓館原名為台陽俱樂部,由台陽煤礦公司於昭和14年所興建,之所以稱為太子賓館,乃是依日本太子行館格局而建,是台灣現存日式木造房屋中頗具特色的建築。目前有開放,以庭園餐廳的方式經營,menu看起來是高貴不貴。我對日式木造建築物情有所鍾,可惜我去的時候是星期一,此館僅在週末、週日及國定假日開放,無法進入參觀,只能看看外觀。

續行遇民生橋,橋邊的溪畔有河濱公園,還看到一些人在溪裡戲水。橋對面有一處日式房舍聚落,即為當年的礦場員工宿舍,是民國27年前後台陽公司為了安置員工所建,興建了大約30多棟日式房舍供不同層級的員工使用,整個區域充滿濃厚的日式風情,此區聽說已成為偶像劇拍攝的熱門地點。

一過民生橋,是段上坡道,可看到一棟日式房舍在經營民宿,地址為白石村白石腳一號,名叫「北海道」民宿,看到門口放置的名片說明,房間都是日式塌塌米房間,頗具特色。續往右行,繞過住宅圍牆,遇巷弄有段石階梯往上,上方即為礦場場長宿舍,已做為民宿,取名為「皇宮」也供應簡餐及咖啡,不過它是星期一、二公休,也是無緣一探。

若從菁桐車站走老街的另一頭,可前往菁桐國小。國小的歷史悠久,創立於1934年,最早是由台陽公司利用礦場附近閒置的辦公室做為校舍,後來才遷至此處。全盛時期的師生超過一千人,現在則是十分迷你的山城小學。學校俯視基隆河,山明水秀,能在這裡讀書,也是一種福氣。這兒的教室沒有常見的課桌椅,使用和式的地板和矮桌取代,十分特別。校園的操場是這附近難得的寬闊處,涼風習習,操場邊靠基隆河處有大樹可遮蔭,來菁桐若走累了,可來此休息一下。

菁桐是個散發出濃濃日本風的山城小鎮,有機會不妨去體驗一下,尤其是搭火車去,很特別喔!


古樸典雅的木造菁桐車站。

車站旁的菁桐礦業生活館。

礦業生活館展覽空間。

礦業生活館採礦作業模型。

石底大斜坑選洗煤場。

太子賓館模型。

鐵道對面煤礦場遺址。

利用遺址經營餐飲館。

利用遺址經營礦場咖啡。

煤礦場遺址。

礦場遺址有人拍婚紗照。

遺址設步道方便遊客參訪。

石底大斜坑遺址。

礦場總辦事處遺址。

菁桐國小入口牆。

菁桐國小操場。

教室使用和式的課桌椅。

菁桐國小兒童遊樂場。

從國小看菁桐山城。

煤礦工人工作的雕像(1)。

煤礦工人工作的雕像(2)。

平菁橋頭鳥瞰太子賓館。

太子賓館的說明菜單

太子賓館的前院。

太子賓館外牆。

民生橋邊的溪畔公園。

溪畔公園有人溪裡戲水。

民生橋對面日式房舍聚落。

當年的礦場員工宿舍。

石階梯往上為礦場場長宿舍。

場長宿舍已做為民宿。

民宿取名為「皇宮」。

「皇宮」也供應簡餐咖啡。

「皇宮」茶坊門口。

茶坊的庭園建築物。

民生橋頭的「北海道」民宿。

菁桐老街。

老街上的紅寶礦工食堂。

紅寶礦工食堂門口。

紅寶礦工食堂內部。

老街上的楊家雞捲。

楊家雞捲的肉羹還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