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5 by Pcchen


秀姑巒溪穿過海岸山脈後,在長虹橋附近出海,美麗的新、舊長虹橋成為溪流上賞心悅目的橋樑景觀。溪流出海的河口中央,還有座小小的被列為自然保護區的奚卜蘭島。

在阿美族語中,「秀姑巒」就是從「奚卜蘭」轉化而來,意即「在河口」之意,原是港口村的舊名,到後來卻變成了溪流和山的名字。換句話說,在這兒的山峰、溪流、島嶼和村落,用的都是同一個意義的名詞。

奚卜蘭島,又稱獅球嶼,因外形像是兩隻獅子爭球而得名,行政區屬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島嶼為都巒山層火山集塊岩構成,島上長滿綠樹,動、植物幾乎保持天然狀態。島嶼不大,面積只有十多公頃。島上地勢由東而西逐漸增高,東側靠海處有寬約五十公尺的沙灘,由於地形地勢的變化,島上的植物群落也呈分帶變化,植群明顯的分成海岸林、荊棘林、放牧草原、岩礁值群及砂原植群。

照理說,秀姑巒溪水應該是往島嶼兩邊分流,繞過奚卜蘭島出海,但當水流小、大海波浪強形成沙堤,河水被沙堤阻隔,無法直接入海,秀姑巒溪就會形成「沒口溪」的景緻,或是一個河道被沙石堆積封閉,河水從另一個河道出海,出海口有時在島嶼南邊,有時在北邊,輪番上演著「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故事,僅夏季颱風的大雨可沖出兩邊封口,陷奚卜蘭為河口的孤島。2014/11/13和2015/1/14我們兩次走訪時,南邊的沙洲可直通靜浦村海邊,秀姑巒溪出海口在島嶼的北邊。

秀姑巒溪的南北兩岸,分別為花蓮縣的靜浦村和港口村,現巳成為泛舟活動的登岸據點。兩岸靠著橫跨秀姑巒溪的長虹橋往來,已改為人行步橋的長虹橋舊橋建於民國58年,為台灣首座預力無橋墩懸臂混凝土橋,全長120公尺。

隨著民國92年全長185公尺大紅色的圓拱型新長虹橋完成。

舊橋轉而為散步賞景橋,橋上闢有休憩設施,方便遊客停車漫步橋上,欣賞奚卜蘭島與新橋輝映美景。

位於新長虹橋頭的奚卜蘭遊客中心的白色建築物,很有特色,不妨走訪拍照。

觀賞秀姑巒溪出海口和奚卜蘭島風光,南岸以靜浦村的圓形廣場最適宜。

北岸則以港口村的大聖宮為最佳。

2014/11/13我們走訪長虹橋週邊,見影片(HD720p):

2015/1/14再次前往秀姑巒溪出海口,我們先從靜浦的圓型廣場下沙灘前往溪卜蘭島,一直走到北岸看到秀姑巒溪出海口河海交會處。然後前往長虹橋頭的大港口遊憩區,那兒遊覽車和遊客超多的。最後再轉往大港口部落的圓形大涼亭欣賞溪卜蘭島北側風光。

詳細內容見影片:

這裡是山、海、河川、部落文化匯萃之所,美麗卻又遊客不多,也算是我的私房景點。近年來,我每到花東必來此一遊。2016/9/8前往時,由於數日來的豪大雨,秀姑巒溪水位暴漲,不僅島嶼的北邊,溪流量大形成寬闊的河道,連島嶼的南邊也沖刷出一條出海口。

詳細內容見影片:

2017/1/12前往,島嶼的北邊沒有出海口,以沙洲連接北岸,出海口在島嶼的南邊,真可謂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詳細內容見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